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专栏  
关于印发《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12/7 14:10:26  来源:本站  点击量:7713

广元市教育局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元市财政局

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元市农业局

广元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关于印发《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广教发〔2014〕20号

 

各县区教育(教科)局、发展和改革局、经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局,市属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我市“五大发展战略”,根据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广元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局组织编制了《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广 元 市 教 育 局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元 市 财 政 局

 

 

 

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元 市 农 业 局

 

 

 

广元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2014年11月26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更好地服务我市“五大发展战略”,根据《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元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工程,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职业教育在全省的影响力有了极大提升。截止到2014年,全市有各类职业院校27所,其中有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2所,中职学校23所,在校学生4.8万余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6所,省级重点专业11个,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3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数、省级重点专业数、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技能水平居全省前列,为我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6年,广元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建立广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广元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广元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市职业教育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办学规模不足,社会吸引力不强,结构布局不够合理,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经济建设、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需要;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基本制度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尚未取得突出成效;行业企业参与的外部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投入保障还不能满足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抓住发展机遇,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广元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新的重大使命与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着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广元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为广元经济转型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产教融合、内涵发展、灵活多样、多元立交,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广元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化、开放立交与内外衔接体系化、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的制度化,建成职业教育强市和川北职业教育高地。

2015年,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17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加强,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并保持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职普比不低于45:55,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需求。职业院校布局更趋合理,各层次、各类型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完善,专业设置更加科学,中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基本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区域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特色发展,突出效益”为重点,基本建成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广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职普比保持1: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7万余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万余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5万人次。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推进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更加完备,建成一批产教融合、全省领先水准的品牌专业,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专栏1  广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量化目标

目  标

单位

2012

2015

2020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

万人

4

5

7

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

万人

1

1.5

2

继续教育参与人次

万人次

8

10

15

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

%

100

100

100

实训基地骨干专业覆盖率

%

35

50

80

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

%

30

45

60

职业院校校园网覆盖率

%

90

100

100

数字化资源专业覆盖率

%

70

80

100

(三)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建立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有机融合,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坚持服务需求,统筹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统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统筹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强化县、区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坚持制度引领,创新发展。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管理、运行的法律法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成熟定型的现代职业教育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各地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模式,大胆学习、借鉴、引进发达地区创新成果。

坚持分类指导,多样发展。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形成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体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建设内容

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沟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具有广元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

(一)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学校的空间布局。根据广元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凸显专业优势、学校错位发展、资源最佳匹配”的原则,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兼并、重组、托管等途径,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发展优质院校和专业,形成与广元产业布局相协调的职业院校新格局。

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职业岗位要求,调整方向和要求,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控制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面向淘汰类产业的专业,压缩严重供过于求的专业的招生规模,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科学实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群。

对接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建立按照真实生产环境技术和流程确定教学内容和质量要求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使学习者具备与实际设备、技术、工艺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备适应现代文明尤其是现代产业文明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二)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要大力开展对初高中毕业生的基础性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培养大批技能人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在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展普职融通的职业教育模式。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内部广泛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

(三)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沟通体系

建立健全学历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办学、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等方式,加强职业院校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机构及行业、企业合作,按照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把“职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标准”中,为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认证。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凭毕业证书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

(四)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体系

统筹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落实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强中职学校招生的统筹管理,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规定,招生规模职普比例在45:55以上,大力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规范招生秩序。

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桥梁。加强普通初中、高中与中高等职业院校衔接,积极促进普通初中、高中毕业年级学生有序分流,支持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共享教育资源,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综合高中。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内容融入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职业感受,鼓励义务教育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将职业和生涯指导内容融入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信息,为学生初中毕业时做出合适选择。

(五)构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体系

建立以社会办学为主的职业培训体系。按照“结构合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提高层次、服务就业”原则,鼓励社会力量规范办学,提高培训质量。强化企业职业培训责任,形成以社会办学为主,职业院校和企业为重要依托的职业培训体系,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的需求。鼓励职业院校同时开展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学历认证。

四、重点任务

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一)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强化职业院校专业服务定位。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及其产业布局调整,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科类和专业结构,重点提升服务现代农业、工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的能力。逐步整合全市目前12大类37个专业,对全市专业布局合理规划,明确定位,重点突出,特色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广泛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促进农民致富。办好并依托县级职教中心和农业职业学校构建覆盖全市、服务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依托广元职教集团,多层次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进城乡、区域合作,探索优质职业学校对农村薄弱职业学校托管、帮扶的多种办学模式。

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支撑。围绕我市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和城乡新型社区建设和“5+2+1”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重大产业引进项目的需要,积极建设宝轮职业教育园区,优先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医药卫生、汽车维修、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的相关专业,增强办学能力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社会管理人才培养。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重点发展服务金融、物流、商贸、旅游、护理、学前教育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学科专业,培养高素质新型服务人才支持职业院校围绕城乡发展、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积极开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有文化、懂技术、善沟通的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

(二)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加快职业学校区域布局调整。本着“服务需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雪峰职教园区为龙头,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城乡职教培训机构为支撑,打造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发展职业教育基础网络,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空间格局。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学龄人口分布、城镇化进程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统筹规划广元市区和县区23所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宝轮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通过兼并、托管、合作、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优质学校;对定位不明、质量较低、服务不强的学校实行调整改造或兼并重组推动各项要素资源优化整合,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好6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着力打造成在川北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职业学校。

合理布局高职院校。加强川北幼专建设,确保2016年验收合格。推进委市共建,支持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到2015年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新建一所健康产业职业院校,打造以健康养生为目标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素质的健康养生技术人才。力争在2020年前办成一所本科职业院校。

(三)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把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的民办学校。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到2020年,校企合作覆盖全市职业院校和重点行业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院校参与率和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90%以上。鼓励县区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捐资激励、统筹利用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四)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类别界限,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共享。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职教集团推进机构,引导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上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学院牵头探索多样化的职教集团发展形式。

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机制。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探索建立产业与职业院校专业、企业生产标准与职业院校标准、企业生产过程与职业院校教学课程相衔接的运行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应当建立教师、学生流动机制,实行教学、实训、就业等资源共享。

(五)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人才培养衔接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技术升级创新需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布局、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全面衔接,形成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成长通道逐年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高一级院校学习深造的规模,推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贯通,加快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扩大“5年一贯制”(初中毕业+5专科)、“3+2”(3年中职+2年专科)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步落实高职院校、企业、中职院校三位一体,基于中职教育平台的五年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五年一贯制”高职主要举办学前教育、护理、健康康复服务、社区服务等特殊领域专业。探索“3+1+2(3年中职+1年预科+2年专科)以工学结合为载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继续教育

构建终身学习通道。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树立“培训优先”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实施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计划,政府统筹,部门合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政策,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到2020年,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

调动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推动职业院校、技师学院、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面向需要的社会群体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重点实施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全员培训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计划。年培训各类人员达15万人次。

大力支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移民、旅游、工会等部门的劳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下岗培训、服务行业等培训项目,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职业学校面向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需求。

(七)加强县区职业学校转型升级建设

促进县区职业学校科学定位。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学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坚持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科学布局县域职教资源,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对口合作发展机制,全面提升职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县域经济需求,布局科学、条件较好、水平较高、功能完善的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市县区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资源整合明显加强。集中力量建设剑阁、苍溪、旺苍等5所县区中职学校。全市县域中职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4万余人。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万人次以上。创建5个特色专业,培育5个特色培训项目。职教中心的功能不断完善,办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生活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八)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队伍。立足学校自身培养培训,拓宽人员来源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保障经费投入,尽快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高、适应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按照省定标准核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按规定配齐配足教师。采取培养培训、公开招聘、兼职等措施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按国家统一部署,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对从行业企业引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申报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予以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推进职业学校用人制度改革。专业教师招聘以考察专业技能、执教能力和职业道德为主。鼓励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大对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探索建立引进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绿色通道。职业学校在编制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按照《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给予补助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校本培养、企业锻炼、项目参与、进修考察等的培养办法,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新进专业教师授课前原则上先到企业锻炼一年以上。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省重点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对“双师型”教师优秀典型的表彰宣传。

完善专业发展驱动的教研制度。健全市、县、校四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体系和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定期开展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实验基地,完善鼓励成果转化的保障性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专家库,加强科研教研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九)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建设信息化平台体系。把教育信息化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整体战略,改造升级覆盖职业院校的宽带网络,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宽带和校园网覆盖所有职业学校,所有班级都有一套满足需要的完整信息化设施设备。充分利用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职业院校网站,构建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到2015年,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到2020年,实现所有专业数字化资源全覆盖。依托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推进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加快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向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各行业、产业信息化进程紧密结合,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支持开发应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一批职业教育仿真实训省级示范基地。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五、制度创新

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加快职业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深化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强化市、县级政府在协调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方面的责任,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管理体制,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按照“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原则,加快各级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职业教育投入责任,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创设有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良好制度环境。

强化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政策咨询服务、人才需求预测、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加强职业教育学会和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指导推动企业参与并落实校企合作、支持学生实习实训、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指导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学指导方案,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用人单位要为职工的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国有企业要积极接收职业院校师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将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列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内容。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政校分开、简政放权,落实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落实中职学校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负责制考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加强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定期开展职业院校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健全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二)创新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学校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校企合作办学规章,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进一步突出职业、行业、企业、岗位要素。不断完善职业学校和合作企业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在企业或企业到院校建立实训基地,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

完善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学校治理的制度。成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各利益相关方吸收到学校决策体系中来。学校理(董)事会成员50%以上要来自企业、行业和社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50%以上要来自用人单位。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校长选聘机制,依法保障校长行使管理权。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投入机制

落实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调整优化各级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完善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各项投入保障政策各级政府要根据办学规模、培养要求、办学成本、财力水平等实际情况,建立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纳入本级财政公共预算予以保障。建立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到2015年各校生均财政拨款的加权平均水平目标不低于5000元;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5500元、6000元;各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市、县区政府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比例计提的教育资金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大地方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县区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培训经费使用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我市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引导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入职业教育。完善民办职业教育收费制度,在完善民办职业教育信息公开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企业落实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政策的监督检查,依法督促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市、县级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落实职业教育捐赠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资金、土地、装备、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投资职业教育;完善财政贴息贷款、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

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多元投资的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按照我省“十三五”职业教育建设规划,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确保2020年达标。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纳入市重大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四)构建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建立特殊群体教育助弱机制。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免费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实施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加大对城乡新增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的岗前就业培训。加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扩大残疾人招生规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上述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按规定享受相应国家资助补贴政策。

完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全面建立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充分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权益。全面落实职业院校助学金政策,并逐步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资助政策。落实职业学校校内国家奖助学金按学费收入的5%提取政策。

全面实行中职免学费政策。完善中职学生“零学费”和“无障碍入学”制度。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严查“双重学籍”、“虚假学籍”等问题,确保资助资金阳光使用。

(五)建设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制度

探索职业学校社区化办学。发挥职业学校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举办各种形式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免费开放各类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成为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载体。

建立职业学校、社区联动机制。通过建立社区和职业学校联席会议制度,支持社区参与制订职业学校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社区服务计划;协调社区企事业单位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解决职业学校社区服务的重大问题。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政府责任。市级政府综合应用法律法规、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职业教育体系总体建设、学校布局、招生考试等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困难县区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规划、统筹和指导。县区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加强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与管理,稳步推进以县为主统筹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县域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网络。

明确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经济开发区以及行业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负责有关工作,共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行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完善支持政策

将职业教育纳入产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布局、规模和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相适应,同步规划,同步发展,适度超前储备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加强人社部门与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联合开展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引导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效开展。建立紧缺人才培养能力调查制度。

完善税收金融支持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学校提供资助和捐赠,其捐赠支出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举办职业教育符合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条件的企业,可申请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经营收入、实训基地建设等减免地方税费,对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完善职业学校实习学生的实习、见习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制度。

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各级政府要创造平等就业环境,规范清理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政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体、职业中介机构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设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资金,鼓励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享受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职业院校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在信贷融资、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在技术、信息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业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工资薪酬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吸引技术技能人才在市内就业。各级政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确定相应待遇,使之制度化。完善定期两年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制度。

(三)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各种媒体,高密度、常态化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使重视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我市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典型经验和好做法,着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重点展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事迹和贡献。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形式,建立职业教育宣传的长效机制,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测。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落实本《规划》,制定《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实施单位和实施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行业企业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市、县区政府要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分阶段、分步骤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跟踪指导检查,及时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评估,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鼓励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点击 原文下载:关于印发《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docx


上一条: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下一条:关于开展2014年技师集中培训考评的通知
 
 
 
版权所有: 广元工程技工学校   学校地址: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尚武镇  邮编:628204    电话(传真):全国免费电话:400 839 4016 传真:0839-4016846(综合办)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510700G53408663T  蜀ICP备19035775号  站点维护:学校网络中心  E-mail:gygcjgxx@126.com
您是第:  256888  位访客       

川公网安备 51082102000061号